鑄造團隊一次又一次的實驗。沒有脫氧劑,就用木棒攪拌脫氧;沒有測試鋁水溫度的儀器,他們就在爐前用肉眼觀察鋁水顏色的變化。經(jīng)過反復實驗最終確認,因為國徽鑄體面積非常大,金屬液的流動時間長,當金屬液變成固態(tài)時,最后冷卻的部分就容易形成凹陷。鑄造團隊立刻將水口改造為雙水口,并采取局部澆水、加速冷卻的方法,讓最后冷卻的部分先冷,先變硬。使鑄件局部縮型,凹陷的難題迎刃而解。
澆鑄完成后,為了做好精加工拋光,鑄造團隊專門自制了一套打磨工具。他們用鋼絲刷將國徽毛坯凹凸不平處打磨干凈,再用小刀將國徽圖案雕刻出來,刮刀刮平后整體拋光,使得國徽就如鏡面般光亮。在經(jīng)過烤漆貼金等數(shù)道工序后,沈陽第一機器廠終于完成鑄造國徽的任務。
1951年5月1日,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二個勞動節(jié),在全國人民歡度節(jié)慶的喜慶氣氛中,凝結著所有鑄造者心血的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,正式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。